本科生培养

本科生培养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培养 > 本科生培养 > 正文

国际政治专业培养方案

发布日期:2025-05-30    作者:     来源:suncitygroup太阳集团     点击:

国际政治专业培养方案

2024版)

一、专业名称:国际政治,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Politics,专业代码:030202

二、所属院系:suncitygroup太阳集团

三、学制:四年

四、教学对象

(一)通过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或学校组织的考试被录取的本专业本科生;

(二)被学校录取的国际员工。

五、培养目标及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储备国家外交外事人才,服务国家发展与对外战略为使命,致力于通过“专业+外语”的教学模式,面向国家外交外事、新闻宣传、涉外经贸文化、国际问题研究及相关教育机构,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掌握扎实的国际政治理论和国际关系专门知识,精通外语,具备较强政策分析和实务操作能力,富有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国际化、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同时培养了解中国国情,掌握扎实的中国外交及国际关系专业知识,汉语流利,知华友华,能适应有关国家外交外事、新闻媒体、经贸文化、国际问题研究等机构工作需要的国际员工。

(二)培养规格

1. 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中国员工应切实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外员工应掌握国际关系基本理论,熟悉国际政治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内在动力和基本规律,了解国际社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了解中国国情,熟悉中国与国际社会互动关系的历史事实,对中国的发展战略、国际理念及对外政策主张与外交事件有深刻理解和把握;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形成系统、合理的知识结构。

2. 社会科学素养和研究能力:中外员工均应具备人文科学的基本素养,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具备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以便进一步获取专业知识,把握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

3. 跨文化交际和语言能力:中外员工应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具有较高的语言水平,能用母语进行流畅的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较强的读、写、听、说、译等综合技能,能用外语顺利获取专业文献信息并进行顺畅交流。

4. 品格素质:中国员工应具备优良的政治素养,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中外员工均应具备良好人格品质和正确的是非观,具有强烈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具备强烈的诚信意识、开拓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并且身心健康,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六、培养方案基本框架

(一)准予毕业课程学分:133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31学分,通识教育选修课12学分,英语必修课24学分 ,专业必修课46学分,专业选修课20学分。

(二)课程总学时:2324学时。

(三)教学总周数:121周。

(四)毕业论文:7周,4学分。

(五)毕业论文时间安排:第七学期末至第八学期5月底。

七、专业核心课程

政治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Science)、国际政治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Politics)、国际关系理论(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外交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Diplomacy)、近现代中国对外关系(Foreign Relations of Modern China)、国际关系史(Histo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当代中国对外关系(Foreign Relations of Contemporary China)、当代国际关系(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政治学研究方法(Political Methodology)、国际法导论(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Laws)、国际安全(International Security)、国际冲突研究(International Conflict Studies)、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Government and Politics of Contemporary China)、世界经济概论(Introduction to World Economy)、国际政治经济学(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联合国与国际组织(The United Nations &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专业英语(English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地缘政治与经济(Geopolitics and Geo-economics)、比较政治学研究(Comparative Politics)、公共外交(Public Diplomacy)。

八、主要实践环节及时间安排

军事技能2学分,学校统一安排;专业实践2学分,第一学期至第七学期完成;社会实践2学分,第三学期至第七学期完成;毕业论文4学分,第七学期末至第八学期5月底完成。

说明:

专业实践:员工可通过参加角色扮演、谈判模拟、模联等活动,或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学科竞赛和创业竞赛等活动,或以助教、助研方式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或参加学术讲座累计不少于10次等途径获得学分。

社会实践:员工可通过参与学校、学部、公司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或志愿活动,或参加城市、农村考察与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或到相关单位实习并提供相关证明等方式,获得学分。

九、毕业要求

凡具有正式学籍的员工,在规定的学制年限内,达到以下要求:

(一)遵守学校纪律,德智体美各方面表现合格;

(二)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取得合格以上的成绩,获得符合毕业要求的课程总学分;

(三)完成毕业论文,参加并通过毕业论文答辩

经所在公司教学委员会及学位委员会审核鉴定、校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准予毕业。

十、授予证书及学位

见《suncitygroup太阳集团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

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


表一:教学时间总表

学期

项目

合计

(周数)

入学教育

1

 

 

 

 

 

 

 

1

军事技能

2

 

 

 

 

 

 

 

2

课堂教学

16

16

16

16

16

16

16

9

121

考试

2

2

2

2

2

2

2

1

15

毕业实习

 

 

 

 

 

2

 

 

2

毕业论文

 

 

 

 

 

 

 

7

7

 

表二:课程比例结构

课程类别

学时数

百分比(%

学分数

百分比(%

公共必修课

692

30

31

23

通识教育选修课

192

8

12

9

外语必修课

384

17

24

18

专业必修课

736

32

46

34

专业选修课

320

14

20

15

毕业论文

 

4

3

合计

2324

 

137

 

 

表三:实践学时与学分

总实践学时数

占总学时百分比(%

总实践学分数

占总学分百分比(%

552

23

32

23


表四:公共课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学分

思想道德与法治

3

 

 

 

 

 

 

48

0

48

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48

0

48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48

0

48

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

 

 

 

 

32

0

32

2

形势与政策

 

 

 

 

 

 

 

 

64

0

64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2

 

 

 

 

 

 

32

0

32

2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

1

1

 

 

 

 

0

32

32

2

国家安全教育

 

1

 

 

 

 

 

 

16

0

16

1

老员工心理健康

1

 

 

 

 

 

 

 

16

0

16

1

职业生涯规划

1

 

 

 

 

 

 

 

16

0

16

1

军事理论

2

 

 

 

 

 

 

 

36

0

36

2

军事技能

 

 

 

 

 

 

 

 

0

2

112

2

劳动教育

 

 

 

 

 

 

 

 

8

24

32

1

大学计算机A

2

 

 

 

 

 

 

16

16

32

2

体育

2

2

2

2

 

 

 

 

84

44

128

4

公共必修课总计

 

 

 

 

 

 

 

 

464

228

692

31

通识

教育选修

七大

类别

多语能力与文化沟通

选修原则:

1. 可选修校内通识教育选修课和校际通识教育选修课。

2. 不可选择本专业培养方案中已开设的同类或相近课程。

3. 在每一类别中选修的课程不超过3门。

4. 少修读2学分的美育课程。

5. 至少修读1学分的“四史”课程。

6. 从第二学期开始第七学期结束前须取得12学分。

文史经典与人文素养

国际视野与文明对话

社会研究与当代中国

科技发展与创新精神

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

家国情怀与精神传承(含四史)

通识教育选修课应修满学分

12共计192学时)

注:

1. 形势与政策课于第一到第八学期开设,每学期8课时。

2. 军事理论课和军事技能课原则上于第一学期开设。

3. 劳动教育课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理论课于第一学年开设,实践课于第一到第三学年开设。

4. 鼓励大学三、四年级员工选修体育课。

5. 员工国家体质健康测试达标方可毕业,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予以结业。


表五:外语必修课

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课堂学时

实践学时

学分

英语精读

(一、二、三、四)

4

4

4

4

 

 

 

 

218

38

256

16

英语经典阅读

(一、二)

 

 

2

2

 

 

 

 

54

10

64

4

英语视听说

(一、二)

2

2

 

 

 

 

 

 

54

10

64

4

总计

6

6

6

6

 

 

 

 

326

58

384

24


表六:专业课

课程

类别

中文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课堂学时

实践学时

学分

英文课程名称

国际关系史

4

 

 

 

 

 

 

 

52

12

64

4

Histo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近现代中国对外关系

2

 

 

 

 

 

 

 

26

6

32

2

Foreign Relations of Modern China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2

 

 

 

 

 

26

6

32

2

Government and Politics of Contemporary China

世界经济概论

2

 

 

 

 

 

 

 

26

6

32

2

Introduction to World Economy

政治学概论

2

 

 

 

 

 

 

 

26

6

32

2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Science

国际政治学概论

 

2

 

 

 

 

 

 

26

6

32

2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Politics

当代国际关系

 

4

 

 

 

 

 

 

52

12

64

4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4

 

 

 

 

 

 

52

12

64

4

Foreign Relations of Contemporary China

国际关系研究方法

 

 

2

 

 

 

 

 

26

6

32

2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Methodology

国际关系理论

 

 

2

 

 

 

 

 

26

6

32

2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国际政治经济学

 

 

2

 

 

 

 

 

26

6

32

2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联合国与国际组织

 

 

2

 

 

 

 

 

26

6

32

2

The United Nations &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外交学概论

 

 

 

2

 

 

 

 

26

6

32

2

Introduction to Diplomacy

国际冲突研究

 

 

 

2

 

 

 

 

26

6

32

2

International Conflict Studies

国际法导论

 

 

 

2

 

 

 

 

26

6

32

2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Laws

国际安全

 

 

 

 

2

 

 

 

26

6

32

2

International Security

专业英语

 

 

 

 

2

 

 

 

26

6

32

2

English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

地缘政治与经济

 

 

2

 

 

 

 

 

26

6

32

2

Geopolitics and Geo-economics

比较政治学研究

 

 

 

 

2

 

 

 

26

6

32

2

Comparative Politics

 

公共外交

 

 

 

 

 

2

 

 

26

6

32

2

Public Diplomacy

专业必修课总计

10

10

12

6

6

2

 

 

598

138

736

46

专业选修课

美国政治经济与对外关系

 

 

 

2

 

 

 

 

26

6

32

2

Politics, Economy and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中国政治思想史

 

 

 

 

2

 

 

 

26

6

32

2

History of Chinese Political Thought

西方政治思想史

 

 

 

 

2

 

 

 

26

6

32

2

History of Western Political Thought

经济外交

 

 

 

 

2

 

 

 

26

6

32

2

Economic Diplomacy

区域与国别研究概论

 

 

 

 

2

 

 

 

26

6

32

2

Introduction to Regional and Country Studies

中国周边安全热点问题

 

 

 

 

 

2

 

 

26

6

32

2

Hotspot Issues in China’s Peripheral Security

中国涉外法律概论

 

 

 

 

2

 

 

 

26

6

32

2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Laws Concerning External Affairs

国际关系文献检索与综述

 

 

 

 

 

2

 

 

26

6

32

2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Literature

欧盟研究

 

 

 

 

2

 

 

 

26

6

32

2

The European Union Studies

俄罗斯政治经济与对外关系

 

 

 

 

2

 

 

 

26

6

32

2

Politics, Economy and Foreign Policy of Russia

英国政治经济与外交

 

 

 

 

2

 

 

 

26

6

32

2

Politics, Economy and Foreign Policy of the UK

德国政治经济与外交

 

 

 

 

2

 

 

 

26

6

32

2

Politics, Economy and Foreign Policy of Germany

日本政治经济与对外关系

 

 

 

 

2

 

 

 

26

6

32

2

Japan’s Politics, Economy and Foreign Relations

亚太政治与经济            

 

 

 

 

 

2

 

 

26

6

32

2

Politics and Economy in the Asian-Pacific Region

中东研究

 

 

 

 

 

2

 

 

26

6

32

2

Middle East Studies

拉美地区研究

 

 

 

 

 

2

 

 

26

6

32

2

Latin America Studies

金砖国家研究

 

 

 

 

 

2

 

 

26

6

32

2

BRICS Studies

博弈论与外交沟通

 

 

 

 

2

 

 

 

26

6

32

2

Game Theory and Diplomatic Communication

对外政策分析

 

 

 

 

 

2

 

 

26

6

32

2

Foreign Policy Analysis

全球化与全球治理

 

 

 

 

2

 

 

 

26

6

32

2

Globalization and Global Governance

国际金融导论

 

 

 

 

2

 

 

 

26

6

32

2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Finance

民族、宗教与国际关系

 

 

 

 

 

2

 

 

26

6

32

2

Ethnic and Religion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国际政治伦理学

 

 

 

 

2

 

 

 

26

6

32

2

Ethics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中亚研究

 

 

 

 

 

2

 

 

26

6

32

2

Central-Asia Studies

国学经典导读

 

 

2

 

 

 

 

 

26

6

32

2

A Guide to Chinese Classics

国际谈判学

 

 

 

 

 

2

 

 

26

6

32

2

International Negotiations Study

国际投资法

 

 

 

 

2

 

 

 

26

6

32

2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Law

东西文明比较研究

 

 

 

 

 

2

 

 

26

6

32

2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

 

美国对外决策研究

 

 

 

 

2

 

 

 

26

6

32

2

Study on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making

中国对外政策分析

 

 

 

 

 

2

 

 

26

6

32

2

Analysis of China’s Foreign Policy

外事礼仪

 

 

 

 

2

 

 

 

26

6

32

2

Foreign Affairs Etiquette

国际战略学导论

 

 

 

 

 

2

 

 

26

6

32

2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Strategy

网络安全与国际关系

 

 

 

 

 

2

 

 

26

6

32

2

Cyber Securit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专业选修课应修学分

16

 

跨专业选修课应修学分

4

说明: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跨专业选修课。选修课应选满20学分,其中专业选修课至少应修满16学分。跨专业选修课每学期限选1门,所开课程以当年学期开课任务书为准。

 

 


表七:中外连通生”专业必修课

中文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学分

英文课程名称

*高级汉语听说(一、二)

4

4

 

 

 

 

 

 

104

24

128

8

Advanced Chinese Listening and

Speaking (I, II)

*高级汉语阅读与写作(一、二)

2

2

 

 

 

 

 

 

48

16

64

4

Advanced Chinese Reading and Writing (I, II)

*现代汉语语音

2

 

 

 

 

 

 

 

24

8

32

2

Modern Chinese Phonetics

*现代汉语汉字基础

2

 

 

 

 

 

 

 

24

8

32

2

Modern Chinese Characters

*中国历史

2

 

 

 

 

 

 

 

24

8

32

2

Chinese History

*中国文化

 

2

 

 

 

 

 

 

24

8

32

2

Chinese Culture

基础课总计

12

8

 

 

 

 

 

 

248

72

320

20

国际关系史

4

 

 

 

 

 

 

 

52

12

64

4

Histo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近现代中国对外关系

2

 

 

 

 

 

 

 

26

6

32

2

Foreign Relations of Modern China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2

 

 

 

 

 

26

6

32

2

Government and Politics of Contemporary China

世界经济概论

2

 

 

 

 

 

 

 

26

6

32

2

Introduction to World Economy

政治学概论

2

 

 

 

 

 

 

 

26

6

32

2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Science

国际政治学概论

 

2

 

 

 

 

 

 

26

6

32

2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Politics

当代国际关系

 

4

 

 

 

 

 

 

52

12

64

4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4

 

 

 

 

 

 

52

12

64

4

Foreign Relations of Contemporary China

国际关系研究方法

 

 

2

 

 

 

 

 

26

6

32

2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Methodology

国际关系理论

 

 

2

 

 

 

 

 

26

6

32

2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国际政治经济学

 

 

2

 

 

 

 

 

26

6

32

2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联合国与国际组织

 

 

2

 

 

 

 

 

26

6

32

2

The United Nations &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外交学概论

 

 

 

2

 

 

 

 

26

6

32

2

Introduction to Diplomacy

国际冲突研究

 

 

 

2

 

 

 

 

26

6

32

2

International Conflict Studies

国际法导论

 

 

 

2

 

 

 

 

26

6

32

2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Laws 

国际安全

 

 

 

 

2

 

 

 

26

6

32

2

International Security

专业英语

 

 

 

 

2

 

 

 

26

6

32

2

English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

地缘政治与经济

 

 

2

 

 

 

 

 

26

6

32

2

Geopolitics and Geo-economics

比较政治学研究

 

 

 

 

2

 

 

 

26

6

32

2

Comparative Politics

公共外交

 

 

 

 

 

2

 

 

26

6

32

2

Public Diplomacy

专业必修课总计

10

12

10

6

6

2

 

 

598

138

736

46

 

 

 

 

 

 

 

 

 

 

 

 

 

 

 

 

 

 

 

 

 

 

 

 

 

 

美国政治经济与对外关系

 

 

 

2

 

 

 

 

26

6

32

2

Politics, Economy and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中国政治思想史

 

 

 

 

2

 

 

 

26

6

32

2

History of Chinese Political Thought

西方政治思想史

 

 

 

 

2

 

 

 

26

6

32

2

History of Western Political Thought

经济外交

 

 

 

 

2

 

 

 

26

6

32

2

Economic Diplomacy

区域与国别研究概论

 

 

 

 

2

 

 

 

26

6

32

2

Introduction to Regional and Country Studies

中国周边安全热点问题

 

 

 

 

 

2

 

 

26

6

32

2

Hotspot Issues in China’s Peripheral Security

中国涉外法律概论

 

 

 

 

2

 

 

 

26

6

32

2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Laws concerning External Affairs

国际关系文献检索与综述

 

 

 

 

 

2

 

 

26

6

32

2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Literature

欧盟研究

 

 

 

 

2

 

 

 

26

6

32

2

The European Union Studies

俄罗斯政治经济与对外关系

 

 

 

 

2

 

 

 

26

6

32

2

Politics, Economy and Foreign Policy of Russia

英国政治经济与外交

 

 

 

 

2

 

 

 

26

6

32

2

Politics, Economy and Foreign Policy of the UK

德国政治经济与外交

 

 

 

 

2

 

 

 

26

6

32

2

Politics, Economy and Foreign Policy of Germany

日本政治经济与对外关系

 

 

 

 

2

 

 

 

26

6

32

2

Japan's Politics, Economy and Foreign Relations

亚太政治与经济

 

 

 

 

2

 

 

 

26

6

32

2

Politics and Economy in the Asian-Pacific Region

中东研究

 

 

 

 

 

2

 

 

26

6

32

2

Middle East Studies

拉美地区研究

 

 

 

 

 

2

 

 

26

6

32

2

Latin America Studies

金砖国家研究

 

 

 

 

 

2

 

 

26

6

32

2

BRICS Studies

博弈论与外交沟通

 

 

 

 

2

 

 

 

26

6

32

2

Game Theory and Diplomatic Communication

外交决策分析

 

 

 

 

 

2

 

 

26

6

32

2

Analysis of Foreign Policy Decision Making

全球化与全球治理

 

 

 

 

2

 

 

 

26

6

32

2

Globalization and Global Governance

国际金融导论

 

 

 

 

2

 

 

 

26

6

32

2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Finance

民族、宗教与国际关系

 

 

 

 

 

2

 

 

26

6

32

2

Ethnic and Religion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国际政治伦理学

 

 

 

 

2

 

 

 

26

6

32

2

Ethics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中亚研究

 

 

 

 

 

2

 

 

26

6

32

2

Central-Asia Studies

国学经典导读

 

 

2

 

 

 

 

 

26

6

32

2

 

A Guide to Chinese Classics

国际谈判学

 

 

 

 

 

2

 

 

26

6

32

2

International Negotiations Study

国际投资法

 

 

 

 

2

 

 

 

26

6

32

2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Law

东西文明比较研究

 

 

 

 

 

2

 

 

26

6

32

2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

美国对外决策研究

 

 

 

 

2

 

 

 

26

6

32

2

Study on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making

中国对外政策分析

 

 

 

 

 

2

 

 

26

6

32

2

Analysis of Chinas Foreign Policy

外事礼仪

 

 

 

 

2

 

 

 

26

6

32

2

Foreign Affairs Etiquette

国际战略学导论

 

 

 

 

 

2

 

 

26

6

32

2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Strategy

网络安全与国际关系

 

 

 

 

 

2

 

 

26

6

32

2

Cyber Securit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专业选修课应修学分

32

跨专业选修课应修学分

4

说明:

1. 本专业来华留学本科生准予毕业课程总学分为102学分。

2. 各类课程学分分布与要求如下:

1)必修课程:必修课中带*号的课程为来华留学本科生基础课程,占20学分;其他为专业必修课程,占46学分。中外连通生在读期间,应修学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所有专业必修课。

2)专业选修课程: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与跨专业选修课。选修课应选满36学分,其中专业选修课至少应修满32学分。跨专业选修课每学期限选1门,所开课程以当年学期开课任务书为准。

3. 毕业论文:4学分,第七学期末至第八学期5月底完成,共7周。

4. 中外联通生在校学习期间,应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计划和选择各自的学习进程;应修学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所有专业必修课,取得相应学分,同时按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修满专业选修课的学分,方能毕业。


表八:专业必修课教师一览

序号

姓名

职称

讲授课程

1

贾烈英

教授

国际关系研究方法

2

刘华平

教授

国际安全

3

马方方

教授

联合国与国际组织国际政治学概论

4

王晓文

教授

公共外交

5

金彪

副教授

国际政治经济学外交学概论近现代中国对外关系

6

胡王云

副教授

国际冲突研究

7

金威

讲师

国际关系史当代国际关系专业英语

8

李明奇

讲师

国际法导论

9

毛绿萱

讲师

国际关系理论

10

项皓

讲师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比较政治学研究政治学概论

11

方圆圆

讲师

地缘政治与经济

 

表九:专业选修课教师一览

序号

姓名

职称

讲授课程

1

白云真

教授

国学经典导读中国政治思想史民族、宗教与国际关系国际战略学导论

2

王为民

副教授

美国政治经济与对外关系

3

金彪

副教授

经济外交全球化与全球治理

4

王晓文

教授

日本政治经济与对外关系外事礼仪

5

金威

讲师

对外政策分析

6

李明奇

讲师

中国涉外法律概论

7

胡王云

讲师

中东研究德国政治经济与外交

8

冷鸿基(兼)

讲师

西方政治思想史

9

张豫洁

讲师

国际政治伦理学金砖国家研究

10

方圆圆

讲师

欧盟研究国际谈判学英国政治经济与外交拉美地区研究国际关系文献检索与综述

11

毛绿萱

讲师

中国周边安全热点问题中亚研究网络安全与国际关系亚太政治与经济

12

李明奇

讲师

国际投资法中国涉外法律概论

13

刘舒天

讲师

博弈论与外交沟通东西文明比较研究美国对外决策研究区域与国别研究概论中国对外政策分析

14

张昱琨

教授

俄罗斯政治经济与对外关系


国际政治专业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国际关系史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目的:使员工了解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及其内在规律,启发员工从历史的角度深刻理解大国的兴衰和今天国际关系的发展脉络,同时为国际政治理论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本课程为国际政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内容分为近代和现代两大部分,时间跨度大致为1648—1945年。主要包括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等。本课程以国际体系演变为线索,史论结合地对每个时期的世界格局、国际秩序、国际行为主体性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剖析,使员工从整体上把握近现代国际关系发展史,提高其对国际事务观察、判断能力。

采用教材:《国际关系史》编写组,国际关系史(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年。(马工程重点教材)

教学方法:讲解,答疑,讨论。

学时学分:每周4学时,共64学时, 4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目的:本课程是国际政治专业的基础课,旨在帮助员工在中国政府和政治领域夯实基础和拓宽视野,同时适当了解中国政治研究的前沿趋势及中国政治的发展现状;培养员工对学习与研究中国政府与政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中国政治研究学术著作的能力;介绍基本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员工学术思考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各个专题中贯穿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和执政方式的解读和强调。同时,本课程侧重引入学术界的研究范式来观察和理解中国政治,鼓励员工思考政治制度和现实政治的关联,激发员工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备的职业素养。

采用教材:景跃进等,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近现代中国对外关系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应了解近现代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关系的发展脉络及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把握其深层原因,并理解其对当代中国对外关系的意义。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近现代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关系发展中的重大事件、结局、影响及其深层原因、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形成及解体、中国对外交往观念的变化及外交思想的沿革以及主要历史人物的外交活动及评价等。

采用教材:熊志勇等,中国近现代外交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员工讨论。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2学时, 2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应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对外战略、对外政策的发展演变,把握其内在原因,了解中国在当今国际舞台上所处的地位及所发挥的作用。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新中国成立之后对外战略的确立及其阶段性调整对外政策的实施及其发展演变,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战略与政策的内容、实施效果以及在对外关系方面所面临的挑战。

采用教材:《当代中国外交》编写组当代中国外交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马工程重点教材)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员工讨论。

学时学分:每周4学时,共64学时,4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政治学概论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目的:本课是国际政治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为指导,结合西方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对政治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作深入浅出地阐述,反映中外政治学的历史脉络和最新进展,从而为员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分析国家的本质、国家形式、国家机构、政党和政党制度、政治参与、政治文化、政治发展、国际政治。在通俗地阐述既有理论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国内外政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诸如新的国家理论与政府理论,政党转型问题,新的政治文化理论等,帮助员工系统地和动态地认识和理解政治学理论。

采用教材:《政治学概论》编写组,政治学概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马工程重点教材)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员工讨论。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国际政治学概论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目的:本课程力求使员工掌握国际政治学的专业理论,了解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方法,加强专业训练,培养专业思维,提高专业素养,并初步具备运用国际政治学的理论方法观察分析国际关系历史与现实问题的能力,为本专业其他专业课程和方向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教学内容:本课程着重讲授有关国际政治的基本概念、分析框架、研究的基本方法、国际政治体系(格局)的形成演变、国家及国家利益、国际战略和对外政策、国际政治学的中国特色等内容,进一步讨论国际关系中的冲突与合作、战争与和平,以及经济因素、民族宗教因素和国际组织等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及影响。

采用教材:《国际政治学》编写组,国际政治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马工程重点教材)

教学方法:讲解,答疑,讨论。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当代国际关系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目的:使员工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关系发展的基本脉络与重大史实;学习如何分析当代世界发生的重大热点问题;把握国际关系发展的基本规律。

教学内容:冷战的起因主要矛盾、经过、结束、影响等各个方面;两极格局的建立、发展与结束;冷战期间的大国关系;冷战后国际格局的新变动;国际关系中的新问题。

采用教材:《国际关系史》编写组国际关系史(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年。(马工程重点教材)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阅读,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4学时,共64学时,4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国际关系理论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目的:本课是国际政治专业的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学对象是国际政治专业的中国本科生和研究生,也可供其他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参考。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员工全面系统地掌握国际关系理论的知识谱系、主要流派,了解与国际关系理论有关的相关学科知识,学习知识进化的方法,从而为学习国际关系的其他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国际关系理论的思想线索;从理想主义到现实主义;科学主义挑战历史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大论战;国际关系理论的左翼学派;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的方法论探析等。

采用教材:曹玮,国际关系理论教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员工讨论。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国际关系研究方法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目的:本课是国际政治专业的必修课主要介绍政治学(尤其是国际关系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帮助员工领会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研究科学方法的实质,提高员工运用科学方法的能力,为员工完成学位论文、从事国际关系研究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国际关系研究的哲学基础寻找问题文献综述概念操作化建立假设控制变量假设检验学术规范撰写学术论文。

采用教材:孙学峰等,国际关系研究实用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员工寻找问题撰写文献综述。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国际政治经济学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目的:使员工系统地了解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主要流派和理论观点,掌握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增强其对国际问题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主要流派和理论观点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能源供求等领域的政策行为对国际关系所产生的影响。

采用教材:《国际政治经济学》编写组,国际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马工程重点教材)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员工讨论。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联合国与国际组织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目的:帮助员工了解国际组织的产生、特征、分类、运行机制及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影响国际组织发展的主要内外动因;探讨国际组织在全球化时代的价值和作用;掌握用国际关系理论解读和认知国际组织的基本方法。作为世界上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是本课程所需涉及的重要内容,包括联合国的机构体系对国际组织发展的贡献、联合国的活动及其影响、联合国改革、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等等,以加强员工对国际组织的全面了解和认识。

教学内容:国际组织的概念;国际组织与国家行为体之间的联系;联合国的运作机制;多个全球重要国际组织(包括欧盟、东盟、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的基本运作机制及发展演变。

采用教材:李铁城邓秀杰,联合国简明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案例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世界经济概论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目的:使员工掌握世界经济理论,了解世界经济概貌,培养理解和分析世界经济现象和问题的能力,培养追求真理和求真务实的品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于国际政治专业的员工而言,有必要对世界经济有个大致了解,尤其是在各国之间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背景下,课程的学习更显得尤为重要。采用大班讲授与小组研讨相结合课堂讲授与分组展示相结合的方法,旨在呈现世界经济的面貌,贯通古今、融汇中外,让员工“畅游”世界经济大小事。

教学内容:内容主要包括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解析逆全球化等热点问题。第二部分为世界经济运行与协调,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与国际直接投资,分析金融危机、中美贸易摩擦等热点问题。第三部分为世界经济面临的重大问题,比如可持续发展。第四部分为世界经济与中国,主要包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变化,同时解读百年大变局以及“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等。

采用教材:《世界经济概论》编写组,世界经济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马工程重点教材)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员工展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地缘政治与经济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以及情景模拟训练,使员工系统地掌握地缘政治与经济基本理论和分析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地缘政治与经济理论与历史的学习,掌握地缘因素在国际政治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各国的策略选择,掌握分析地缘政治与经济现实问题的方法和基本思路。

教学内容:本课程综合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理论,分析地缘政治学的历史脉络和地缘经济学的最新发展,探讨地理对于政治和经济的作用、不同地缘板块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意义,并结合世界主要大国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战略,论证地缘政治和经济是分析当今世界政治的有效工具。

采用教材:王铮等,新地缘政治经济结构进化与治理,科学出版社,2020年。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案例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国际冲突研究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目的:主要通过对危机管控的概念、决策及案例的讲授还有对谈判的系统培训帮助员工掌握危机管控的基本概念与原理、谈判模式和技巧,增强员工的危机预防意识、科学理性的危机决策能力和基本素质。本课程注重社会实践,鼓励员工从实际出发研究相关工作领域的危机管理,能够就突发事件、一般危机或重大危机提出较合理的处理报告。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和平学导论和冲突学导论两大块,旨在探讨冲突管理和和平维持之间的关系。

采用教材:方长平,国际冲突的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案例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国际法导论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目的:本课程是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帮助员工学会从法律角度看待国际社会中的问题。

教学内容:课程讲解分析国际法基础知识,对现实国际关系中的各个领域从法律角度进行研究,包括国际法的起源、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国际法上的国家、国际法上的个人、国际人权法、国际法上的领土、国际海洋法、国际空间法、外交和领事关系法、国际条约法、国家责任法、国际法上的和平解决争端、武装冲突法、国际刑法等。

采用教材:《国际公法学》(第二版)编写组,国际公法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马工程重点教材)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案例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外交学概论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员工系统地了解外交学的发展脉络,掌握外交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掌握现代外交实践的制约因素以及基本外交礼仪知识。

教学内容: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外交学的发展、外交制度、外交政策、外交决策、外交战略与策略、外交的制约因素、外交途径和外交礼仪等。

采用教材:金正昆,外交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员工讨论。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专业英语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目的:扩大词汇量,培养员工理解阅读英文国际关系理论、美国外交、中美关系、中国外交题材的文章的能力,了解该类文章的语言特点;以英语为载体,深入学习国际政治专业课。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取材于近年公开出版的英文原版著作和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专业期刊,具有理论分析与现实政治经济相结合的特点。本课程在内容选取和讲解方面注重从总体上阐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脉络,有助于员工全面提升其专业英语水平和国际政治专业知识。教学内容也涉及英文经典政治外交文献和文书(含照会外交函件条约协定公报领导人讲话答记者问评论等)。

采用教材:自编讲义。

教学方法:讲解,答疑。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国际安全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目的:了解国际安全的概念、范畴、发展演变;认识影响国际安全的主要因素;探讨实现国际安全的重要手段;掌握基本的国际安全理论。

教学内容:国际安全的概念;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界定与关联;国际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国际安全与地区安全的关系;国际安全与国际组织的关系;国际安全与主权国家安全的关系;影响国际安全的主要因素;实现国际安全的重要手段;国际安全相关理论。

采用教材:朱明权,国际安全与军备控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比较政治学研究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目的:本课程通过系统性的内容讲授、课堂报告和考试评估,让员工掌握比较政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员工的政治学思维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比较政治学不仅仅是政治学中经验性知识的一个重要来源,而且是具有方法论特征的政治学分支学科。比较政治学作为学科门类而言,与其他社会科学的交叉和借鉴要更多一些,因此始终居于政治学中的前沿位置。本课程旨在陈述一套逻辑连贯的分析架构,以理解和解释当前世界上主要国家的政府组织形式、实际运作和施政表现的异同。

采用教材:张小劲,比较政治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公共外交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目的:公共外交课程旨在帮助员工深入理解公共外交的概念、理论与实践,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公共外交专业技能的国际政治专业人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将能够:理解公共外交的定义、历史演变、主要理论和实践模式;掌握公共外交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分析和评估公共外交政策、策略及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外交实践;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学会在国际交流中有效传播本国文化和价值观;提高公共外交策划、执行和评估的能力,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教学内容:公共外交概述;公共外交的主体与对象;公共外交政策与策略;跨文化沟通;公共外交实践案例分析;我国公共外交;公共外交策划与评估;公共外交职业道德与伦理。

采用教材:自编讲义。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德国政治、经济与外交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教学目的:通过对德国历史与民族、民族国家发展与演变历程的梳理和剖析,探讨德国政治体制及其特点、德国经济体系及其比较优势,也兼顾德国文化如哲学、历史、音乐、电影、体育等方面的独特之处,从多角度解读德国的国际行为和外交政策,引导员工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德国与德国问题。

教学内容:课程主要分部分,按教授顺序依次为:德国的历史德国的政治制度德国的经济体制德国社会与文化德国的国际参与和外交政策。

采用教材:肖洋,德国政治经济与外交,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年。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论文。

 

课程名称:美国政治经济与对外关系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教学目的:旨在帮助员工深入理解美国的政治经济体系、对外关系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学科分析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国际政治专业人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将能够:理解美国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的特点;掌握美国经济发展历程、现状和主要经济政策;分析美国在国际政治经济中的地位和角色;探讨美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理论和主要实践模式;提高跨学科分析能力,能够对美国政治经济和对外关系进行综合评估;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和国际政治专业深造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内容:美国政治制度;美国经济发展历程;美国经济政策;美国在国际政治经济中的地位;美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理论;美国对外关系的主要实践模式;美国对外关系案例分析;美国政治经济与对外关系的相互作用。

采用教材:张丽君,美国政治经济与对外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中国政治思想史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教学目的:旨在帮助员工深入理解中国政治思想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脉络,培养具有扎实历史素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将能够:理解中国政治思想的历史背景和发展阶段;掌握中国政治思想的基本理论和主要观点;分析中国政治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和特点;提高对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事件和文献的了解;培养对中国政治思想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和国际政治专业深造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介绍先秦诸子百家的政治思想;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探讨近现代中国政治思想的发展,包括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时期的政治思想;中国当代政治思想,分析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思想;中国政治思想与文化传统,探讨中国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国政治思想与现代社会,分析中国政治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作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与事件;中国政治思想的批判性思维。

采用教材:曹德本、孙晓春、王宪明、张茂泽,中国政治思想史(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年。(马工程重点教材)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论文。

 

课程名称:西方政治思想史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教学目的:旨在帮助员工深入理解西方政治思想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脉络,培养具有扎实历史素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将能够:理解西方政治思想的历史背景和发展阶段;掌握西方政治思想的基本理论和主要观点;分析西方政治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和特点;提高对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事件和文献的了解;培养对西方政治思想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本课程上起古希腊罗马时代,中经近代国家的演变、美国的启蒙运动,再到自由主义的兴起及自由主义的各种反动,终于共产主义在全球的发展,将讲授历史跨度长达2000年的西方社会政治思想演变史,展现西方政治思想变迁演化的历史脉络。主要分为:西方政治思想概述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方法西方政治思想史专题十五讲等。

采用教材:徐大同、张桂林、高建、佟德志,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马工程重点教材)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课堂互动+课堂展示+期末论文。

 

课程名称:经济外交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教学目的:结合实际阐述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外交的相关理论,结合案例研究,应用基本理论分析国际政治经济现象。不仅仅是回答问题,而且提供各种相互竞争的说法,供员工分析批判,激发进一步探究的兴趣。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引起员工关注经济全球化及其政治影响的发展动态。

教学内容:经济外交概述;经济外交政策与策略;国际经济合作与冲突;贸易外交;投资外交;金融外交;能源外交;发展援助外交;我国经济外交;经济外交策划与评估。

采用教材:自编讲义。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期中论文+期末随堂开卷考试。

 

课程名称:区域与国别研究概论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教学目的:通过梳理国内外区域国别研究的学术发展脉络,帮助员工熟悉在政治学领域开展区域国别研究的基础理论(可用于区域国别研究的比较政治学理论国际关系与对外政策理论),锻炼员工使用这些基础理论分析对象国国内政治和对外政策、理解特定地区战略环境的能力。

教学内容:课程介绍的基础理论包括国家、政党、政治文化、政体转型、身份认同、观众成本、双层博弈、官僚政治、决策者认知、国家角色、地区主义等等;在结束理论介绍环节后,课程结合具体理论,对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专题分析。作为分析对象的国家包括美英、德法、日本、俄罗斯、墨西哥、巴西、伊朗、印度等,地区则包括欧洲、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东等。

讲授内容除导论外,分个大的部分。第一部分梳理可用于区域国别研究的比较政治学理论,用讲的时间完成相关理论的介绍;第二部分梳理可用于区域国别研究的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理论,用讲的时间完成相关理论的介绍;第三部分进行国别政治分析,结合比较政治学和对外政策分析的理论,用讲的时间概括介绍美英、德法、日本、俄国、墨西哥、巴西、伊朗和印度的国内政治和对外政策特点第四部分进行地区政治分析,结合国际关系理论,用讲的时间概括介绍欧洲、东北亚、东南亚、南亚和中东的地区秩序和战略走向。

采用教材:王正绪、耿曙、唐世平,区域国别研究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年。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期中作业+期末论文。

 

课程名称:中国周边安全热点问题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教学目的:本课程从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出发,通过学习中国的周边安全政策,认识周边安全在中国国家安全中的重要地位,了解中国的周边外交战略目标及战略工具,掌握中国在周边安全中的热点议题上的立场和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课程包括总论、主权安全、领土争端、地区安全核心议题四大部分。在介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历史演变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当前中国周边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形成原因及发展趋势。总论内容包括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中国的国家实力与对外战略、中国的军事力量与军事战略、民族主义、联盟战略;主权安全部分内容涉及东突问题、西藏问题、台湾问题;领土争端内容涵盖钓鱼岛争端、南海争端、中印领土争端,地区安全核心议题涉及朝核问题、东盟一体化、中亚地区恐怖主义、中美战略竞争。

采用教材:自编讲义。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论文。

 

课程名称:中国涉外法律概论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教学目的:本课程以介绍讲解我国涉外关系中适用的法律法规为核心内容,采取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员工建构对中国涉外法律制度框架体系的认识,理解对涉外法律法规中具体规则的法理依据、适用条件和司法实务。

教学内容:中国涉外法律概述;中国涉外法律的主要法律规范和制度,探讨中国涉外法律的主体、客体、法律行为、法律适用、司法管辖等方面的问题,以及中国涉外法律的主要法律规范和制度;中国涉外法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分析中国涉外法律在贸易、投资、知识产权、争端解决等方面的实践应用,以及相关案例的解析;中国涉外法律与国际法律的关系,探讨中国涉外法律与国际法律的关系,包括国际法律的适用、国际法律秩序的建立和运作等方面的问题;中国涉外法律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中国涉外法律实践案例分析。

采用教材:余劲松、吴志攀主编,国际经济法(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论文。

 

课程名称:国际关系文献检索与综述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教学目的:旨在帮助员工掌握国际关系领域文献检索和综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具有独立研究能力和学术素养的国际政治专业人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将能够:理解国际关系文献检索与综述的重要性;掌握国际关系领域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学会使用各类数据库、图书馆资源进行文献检索;提高对国际关系领域学术文献的阅读、分析和评价能力;培养撰写国际关系文献综述的能力。

教学内容:国际关系文献检索概述,介绍国际关系文献检索的基本概念、意义和流程,以及国际关系领域文献的特点和分类;文献检索工具与技巧,教授如何使用各类数据库、图书馆资源进行文献检索,包括关键词检索、作者检索、标题检索等技巧;文献资源的选择与评估,介绍如何根据研究主题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文献资源,以及如何评价和筛选文献的质量和相关性;国际关系领域学术文献的阅读与分析,教授如何阅读国际关系领域的学术文献,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文献分析和评价;撰写国际关系文献综述,教授撰写国际关系文献综述的基本结构和技巧,包括文献整理、归纳、综合和评述的能力。

国际关系文献综述实践:通过实践练习,帮助员工熟悉文献检索和综述的整个过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采用教材:阎学通、孙学峰,国际关系研究实用方法,人民出版社,2007年。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论文。

 

课程名称:欧盟研究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教学目的:旨在帮助员工深入理解欧洲联盟的历史、机构、政策及其在国际政治中的角色,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专业知识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国际政治专业人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将能够:理解欧盟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一体化的重要里程碑;掌握欧盟的机构设置、决策程序和主要政策领域;分析欧盟的内外政策,包括经济、政治、安全和社会政策;评估欧盟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关系;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理解欧盟成员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和合作机制。

教学内容:欧盟一体化的基本历程,欧盟各个领域的一体化水平,欧盟内部的基本组织架构,欧盟内部决策程序,欧盟法律在欧盟内部的实施,欧盟对外关系简介,欧盟共同对外经济政策,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欧盟与中国的关系,欧盟的未来政治。

采用教材:尤利·德沃伊斯特(Youri Devuyst),欧洲一体化进程:欧盟的决策与对外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课堂互动+课堂展示+期末论文。

 

课程名称:俄罗斯政治经济与对外关系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教学目的:本课程是国际政治专业中关于国别研究的选修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员工可以初步了解俄罗斯历史文化,俄罗斯政治、经济制度与外交的变化过程及特点,分析俄罗斯政治经济体制与外交机制的确立及基本内容,并对其制约因素作出判断,预测俄罗斯政治经济外交的发展趋势本课程为学习者了解对俄政策、研究中俄政治与经贸合作发展提供参考性资料。

教学内容:本课程将俄罗斯历史、政治、经济、外交作出新的解读,包括亚历山大二世对俄国政治和经济改革的贡献,十月革命前后的历史真相,对斯大林模式及其影响的详解,对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普京的人物分析,对俄罗斯外交文化和外交家深入剖析,对中俄关系的深度解析。

采用教材:薛君度、陆南泉,新俄罗斯:政治·经济·外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课堂互动+期末论文。

 

课程名称:英国政治经济与外交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教学目的:旨在帮助员工深入理解英国的政治经济体系、外交政策及其在国际政治中的角色,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专业知识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国际政治专业人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能够:理解英国的政治体制、政府结构和政治文化;掌握英国经济发展历程、现状和主要经济政策;分析英国的外交政策、外交传统及其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评估英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和影响力;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理解英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教学内容:英国政治体系,介绍英国的政治体制、政府结构、政党制度和选举制度,以及英国的政治文化和传统;英国经济发展历程,分析英国的经济历史、产业结构、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现状;英国经济政策:探讨英国的主要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贸易政策等,以及其对英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影响;英国外交政策,研究英国的外交传统、外交政策目标、外交决策机制和外交实践;英国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与角色,评估英国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角色和影响力,包括英国与欧盟、美国、中国等重要国家的关系;英国与英联邦国家的关系,探讨英国与英联邦国家的历史联系、合作机制和未来发展趋势;英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分析英国在国际事务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如脱欧、国际安全形势等,并探讨英国的应对策略。

采用教材:自编讲义。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课堂展示+期末论文。

 

课程名称:日本政治经济与对外关系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教学目的:旨在帮助员工深入理解日本的政治经济体系、外交政策及其在国际政治中的角色,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专业知识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国际政治专业人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能够:理解日本的政治体制、政府结构和政治文化;掌握日本经济发展历程、现状和主要经济政策;分析日本的外交政策、外交传统及其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评估日本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和影响力;理解日本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教学内容:本课程通过日本历史与文化、日本政治体制与政党制度、日本经济发展与对外援助日本国家发展战略与外交政策四个专题,对日本进行全面的分析与介绍,并对日本相关的时事热点问题组织课堂讨论。

采用教材:自编讲义。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论文。

 

课程名称:亚太政治与经济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教学目的:旨在帮助员工深入理解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体系、区域合作及其在国际政治中的角色,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专业知识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国际政治专业人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能够:理解亚太地区的政治体制、政府结构和政治文化;掌握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历程、现状和主要经济政策;分析亚太地区的区域合作机制、外交政策和安全挑战;评估亚太地区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亚太地区国家间的关系和合作。

教学内容:亚太地区政治体系,介绍亚太地区各国的政治体制、政府结构、政党制度和选举制度,以及政治文化和传统;亚太地区经济发展历程,分析亚太地区的经济历史、产业结构、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现状;亚太地区经济政策,探讨亚太地区各国的主要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贸易政策等,以及其对亚太地区经济和全球经济的影响;亚太地区区域合作机制,研究亚太地区的区域合作机制,如东盟、亚太经合组织(APEC)、东亚峰会等;亚太地区外交政策与安全挑战,分析亚太地区各国的外交政策、外交传统及其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以及亚太地区的安全挑战和热点问题;亚太地区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与作用,评估亚太地区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力,包括亚太地区与美国、中国、印度等重要国家的关系;亚太地区国家间的关系和合作,探讨亚太地区国家间的关系、合作机制和未来发展趋势。

采用教材:自编讲义。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课堂展示+期末论文。

 

课程名称:中东研究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教学目的:中东事务被称为“世界政治的缩影”,了解中东之事,有助于了解全球事务;分析中东问题,有助于寻求全球问题的解决方案。本门课程主要有三个目标:知识储备方面,帮助员工比较全面地了解、把握中东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国际关系;研究方法方面,引导员工通过听课、讨论、问题研究、论文撰写等方式,从理论学习和研究实践两个方面入手,掌握国际政治地区研究的方法;认识论方面,使员工感受并学会从大历史观、民族宗教、经济发展与“现代化”、国际安全等方面综合分析、考察国际关系和地区局势,了解中东区困局症结之所在,进而更加懂得珍惜自己所享有的国家安定、国际和平。

教学内容:课程内容主要分三大块:第一部分主要涉及中东地区的历史与现状,尤其是地区战争与冲突(阿以冲突、国家间斗争、国内动荡、大国干预、中东政局动荡);第二部分主要分析导致中东地区长期动荡的原因,包括历史遗留问题(包括殖民与反殖民)、民族问题、“现代化”纠葛、经济发展滞后、宗教矛盾、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包括以色列与伊朗核问题);第三部分主要从塑造和平和发展可持续的角度探讨中东地区发展的道路和中国与中东各国关系的现状、未来。

采用教材:王联,中东政治与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课堂展示+期末论文。

 

课程名称:拉美地区研究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教学目的:旨在帮助员工深入理解拉丁美洲地区的政治经济体系、区域合作及其在国际政治中的角色,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专业知识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国际政治专业人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能够:理解拉丁美洲地区的政治体制、政府结构和政治文化;掌握拉美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历程、现状和主要经济政策;分析拉丁美洲地区的区域合作机制、外交政策和安全挑战;评估拉丁美洲地区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拉丁美洲地区国家间的关系和合作。

教学内容:拉丁美洲地区政治体系介绍拉丁美洲地区各国的政治体制、政府结构、政党制度和选举制度,以及政治文化和传统拉丁美洲地区经济发展历程分析拉丁美洲地区的经济历史、产业结构、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现状拉丁美洲地区经济政策探讨拉丁美洲地区各国的主要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贸易政策等,以及其对拉丁美洲地区经济和全球经济的影响拉丁美洲地区区域合作机制研究拉丁美洲地区的区域合作机制,如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ALADI)、南方共同市场(MERCOSUR)等拉丁美洲地区外交政策与安全挑战分析拉丁美洲地区各国的外交政策、外交传统及其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以及拉丁美洲地区的安全挑战和热点问题拉丁美洲地区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与作用评估拉丁美洲地区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力,包括拉丁美洲地区与美国、中国等重要国家的关系拉丁美洲地区国家间的关系和合作探讨拉丁美洲地区国家间的关系、合作机制和未来发展趋势。

采用教材:自编讲义。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论文。

 

课程名称:金砖国家研究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教学目的:旨在帮助员工深入理解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的政治经济体系、合作机制及其在国际政治中的角色,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专业知识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国际政治专业人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能够:理解金砖国家的政治体制、政府结构和政治文化;掌握金砖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现状和主要经济政策;分析金砖国家的合作机制、外交政策和区域合作;评估金砖国家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金砖国家间的关系和合作。

教学内容:本课程旨在结合有关国际制度与国际合作理论,介绍金砖国家集团形成、发展、合作的主要领域与有关问题。课程立足于国际制度理论,分析跨国家集团产生的动力及有关合作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示金砖国家内部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基本状况;具体讨论金砖国家集团在全球经济治理、国际能源合作、国际气候合作、网络空间治理等议题上的合作现状及前景。

采用教材:徐秀军等,金砖国家研究:理论与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论文。

 

课程名称:博弈论与外交沟通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教学目的:这门课程旨在向员工讲授:博弈论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新兴领域其发展源流、思维方式、基本概念和现实应用,特别是在国际关系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希望借此培养员工使用战略互动的视角去理解和分析国际问题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对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也有所助益。

教学内容:作为博弈论的入门课程,这门课将结合丰富的现实案例,依次向员工讲授以下内容:博弈论与战略思维(Game Theory and Strategic Thinking)、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补偿结构(Payoff Structure)、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优势战略(Dominant Strategy)、混合战略(Mixed Strategies)、重复博弈(Repeated Games)、承诺(Commitment)、可信度(Credibility)、非对称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声誉(Reputation)、安全困境(Security Dilemma)、威慑(Deterrence)与冲突解决、示善(Reassurance)与国际合作等。

采用教材:张维迎,博弈与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期中作业+期末考试。

 

课程名称:对外政策分析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教学目的:本课程为国际政治专业的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员工了解和认识外交政策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分析外交政策现实问题的基本方法,提高外交政策分析的理论素养和正确认识和分析国际问题和外交政策的能力。

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员工深入理解对外政策的概念、理论与实践,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学科分析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国际政治专业人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将能够:理解对外政策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分析框架;掌握对外政策制定的过程、策略和手段;分析和评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对外政策实践;培养跨学科分析能力,能够对对外政策进行综合评估;提高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国际组织和国际法等领域的认识。

采用教材:王鸣鸣,外交政策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期中读书笔记+期末开卷考试

 

课程名称:全球化与全球治理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教学目的:介绍全球化与全球治理的相关理论,通过案例分析全球化的概念、影响,分析全球治理产生的背景、主体、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并且分析中国等国家如何参与全球治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员工的全球化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全球化概述,介绍全球化的概念、特征和影响,以及全球化进程中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变革;全球化进程中的政治变革,探讨全球化对国家主权、民主制度、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全球化进程中的经济变革,分析全球化对国际经济体系、贸易政策、投资流动等方面的影响;全球化进程中的社会变革,研究全球化对社会结构、文化认同、人权保护等方面的影响;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变革,探讨全球化对文化多样性、文化交流、文化保护等方面的影响;全球治理的理论与实践,介绍全球治理的概念、理论和实践,包括全球治理机制、全球治理挑战和全球治理的未来发展;全球治理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的全球治理案例,帮助员工了解实际操作中的问题解决和策略选择。

采用教材:自编讲义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期中论文+期末开卷考试

 

课程名称:国际金融导论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教学目的:旨在帮助员工深入理解国际金融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专业知识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国际政治专业人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将能够:理解国际金融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分析框架;掌握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机构和国际金融体系的基本知识;分析和评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国际金融政策实践;培养跨学科分析能力,能够对国际金融进行综合评估;提高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国际组织和国际法等领域的认识。

教学内容:国际金融概述,介绍国际金融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分析框架,以及国际金融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国际金融市场,探讨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构成,包括外汇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债券市场等,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国际金融机构,研究国际金融机构的种类、职能和作用,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orld Bank)、亚洲开发银行(ADB)等;国际金融体系,分析国际金融体系的基本框架、运行机制和改革趋势,包括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监管等;国际金融政策,探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国际金融政策实践,包括货币政策、汇率政策、金融监管等;国际金融风险与危机,研究国际金融风险的种类、成因和应对策略,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案例分析;国际金融合作与协调,探讨国际金融合作与协调的机制、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作用。

采用教材:〔美〕保罗·克鲁格曼、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马克·J.梅里兹,国际金融(第十一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论文。

 

课程名称:民族、宗教与国际关系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教学目的:旨在帮助员工深入理解民族、宗教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国际政治专业人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将能够:理解民族和宗教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民族和宗教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框架;分析和评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族、宗教问题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培养跨学科分析能力,能够对民族、宗教与国际关系进行综合评估;提高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国际组织和国际法等领域的认识。

教学内容:民族与国际关系,介绍民族的概念、特征和分类,以及民族问题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宗教与国际关系,探讨宗教的概念、特征和分类,以及宗教问题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民族、宗教问题的理论与分析框架,分析民族、宗教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框架,包括民族主义、宗教冲突等;民族、宗教问题的实践,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族、宗教问题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包括民族独立运动、宗教冲突等;民族、宗教问题与全球治理,探讨民族、宗教问题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国际组织、国际法等;民族、宗教问题的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的民族、宗教问题案例,帮助员工了解实际操作中的问题解决和策略选择。

采用教材:徐以骅,宗教与当代国际关系,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期末开卷考试。

 

课程名称:国际政治伦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教学目的:本课程主要介绍伦理在国际政治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员工对国际政治伦理的内容发展形成系统理解,并能够对权力与伦理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辨。

教学内容:课程具体分为三个部分:(一)理论部分:结合政治学、伦理学的有关内容,介绍与国际政治伦理有关的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二)案例部分:具体通过战争伦理、核伦理、环境伦理等案例,展示国际政治伦理的历史发展,以及对当代国际政治的影响机制;(三)中国部分:结合中国的国际制度参与现实,探究中国与当代国际政治伦理之间的互动。

采用教材:蔡拓、杨雪冬、吴志成主编,全球治理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课堂互动+期末开卷考试。

 

课程名称:中亚研究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教学目的:在帮助员工深入理解中亚地区的政治经济体系、区域合作及其在国际政治中的角色,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专业知识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国际政治专业人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能够:理解中亚地区的政治体制、政府结构和政治文化;掌握中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历程、现状和主要经济政策;分析中亚地区的区域合作机制、外交政策和安全挑战;评估中亚地区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理解中亚地区国家间的关系和合作。

教学内容:中亚地区政治体系,介绍中亚地区各国的政治体制、政府结构、政党制度和选举制度,以及政治文化和传统;中亚地区经济发展历程,分析中亚地区的经济历史、产业结构、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现状;中亚地区经济政策,探讨中亚地区各国的主要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贸易政策等,以及其对中亚地区经济和全球经济的影响;中亚地区区域合作机制,研究中亚地区的区域合作机制,如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等;中亚地区外交政策与安全挑战,分析中亚地区各国的外交政策、外交传统及其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以及中亚地区的安全挑战和热点问题;中亚地区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与作用,评估中亚地区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力,包括中亚地区与美国、俄罗斯、中国等重要国家的关系;中亚地区国家间的关系和合作,探讨中亚地区国家间的关系、合作机制和未来发展趋势。

采用教材:自编讲义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课堂展示+期末论文

 

课程名称:国学经典导读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教学目的:旨在帮助员工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经典著作,培养具有文化自信、道德修养和专业素养的国际政治专业人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能够:理解国学经典的基本概念、理论和价值;掌握国学经典的主要内容和思想体系;分析和评估国学经典对当代国际政治的影响;培养跨学科分析能力,能够对国学经典进行综合评估;提高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内容:国学经典概述,介绍国学经典的基本概念、理论和价值,以及国学经典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儒家经典导读,探讨儒家经典的主要著作,如《论语》《大学》《中庸》等,以及儒家思想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道家经典导读,分析道家经典的主要著作,如《道德经》《庄子》等,以及道家思想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墨家经典导读,研究墨家经典的主要著作,如《墨子》等,以及墨家思想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名家经典导读,探讨名家经典的主要著作,以及名家思想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国学经典与当代国际政治,分析国学经典对当代国际政治的影响,包括道德观念、政治理念、国际关系等;国学经典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的国学经典案例,帮助员工了解实际操作中的问题解决和策略选择。

采用教材:自编讲义。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论文。

 

课程名称:国际谈判学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教学目的:旨在帮助员工深入理解国际谈判的概念、理论和实践,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国际政治专业人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能够:理解国际谈判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分析框架;掌握国际谈判的策略、技巧和原则;分析和评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谈判实践;培养跨学科分析能力,能够对国际谈判进行综合评估;提高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国际组织和国际法等领域的认识。

教学内容:国际谈判概述,介绍国际谈判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分析框架,以及国际谈判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国际谈判策略,探讨国际谈判的策略、技巧和原则,包括谈判前的准备、谈判过程中的策略运用等;国际谈判实践,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谈判实践,包括国际争端解决、多边谈判等。国际谈判评估,教授国际谈判评估的方法和技巧,包括谈判效果评估、谈判目标评估等;国际谈判与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探讨国际谈判与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关系,包括国际组织、国际法、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等;国际谈判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的国际谈判案例,帮助员工了解实际操作中的问题解决和策略选择。

采用教材:赵鸿燕主编,王海滨、乔旋副主编,国际谈判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3年。(北京高等学校优质本科课程配套教材、北京高等学校优质本科教案配套教材)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模拟谈判+期末论文。

 

课程名称:国际投资法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教学目的:旨在帮助员工深入理解国际投资法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专业知识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国际政治专业人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能够:理解国际投资法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分析框架;掌握国际投资法的主要法律规范和制度;分析和评估国际投资法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挑战;培养跨学科分析能力,能够对国际投资法问题进行综合评估;提高对国际投资环境、国际投资合作与冲突的认识。

教学内容:国际投资法主体、 国际投资的企业形式、国际合作开发与建设、资本输入国外国投资法、资本输出国海外投资法制、双边与区域性投资协定、国际多边投资条约或协定、征收、国有化及补偿的理论与实践、国际投资争议的解决。

采用教材:余劲松,国际投资法,法律出版社,2018年。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课堂互动+期末论文。

 

课程名称:东西文明比较研究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教学目的:随着不断提升的综合国力中国再次步入世界中心,通过深入了解文明发展史来更好地关照自身,越来越成为理解中国的历史性崛起的一个必要条件。本门课程旨在通过叙述和比较东西方文明形成和发展的三个重要历史阶段——起源、成熟分异,全面系统地向员工介绍东西方文明的多个思想传统及其内核,并揭示这些思想传统的历史成因和重要影响。

教学内容:课程内容总体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共讲,介绍四个主要东西方文明的起源,包括:古希腊的哲学理性主义、犹太一神教、印度教中国的儒家和道家思想;第二部分共讲,讲授东西方文明的融合、流变与发展成熟,包括:古希腊罗马传统与起源于犹太教的基督教的融合、发展及其影响,伊斯兰教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佛教与印度教的争鸣及其嬗变,儒道佛三教在中国的合流及其影响;第三部分共讲,分析上述东西方文明自近代以来出现的分异现象,包括:基督教新教伦理的产生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大发展,伊斯兰文明、印度教文明和中华文明的衰落与抗争,非西方文明在后冷战时代的部分复兴以及起伏。

采用教材:马克垚,世界文明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期中作业+期末论文。

 

课程名称:美国对外决策研究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教学目的:通过系统介绍影响美国对外政策制定的历史传统,梳理分析美国对外决策的不同理论视角,帮助员工准确把握美国对外决策的内在逻辑,深入理解美国对外政策的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课程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影响美国对外政策制定的历史传统,包括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孤立主义、国际主义和门户开放传统;第二部分讲述影响美国对外政策制定的国际和国内因素,包括国际体系变迁与美国对外政策转型之间的关联性,影响美国对外决策过程的政治制度和行为体,如总统、官僚机构、国会、情报机构、利益集团、公众舆论等;第三部分讲述美国对外决策面临的一系列现实挑战,包括人道主义干涉、经济外交、全球治理、国际核扩散、美俄关系、中美关系等等。

采用教材:张清敏,对外政策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期中作业+期末论文。

 

课程名称:中国对外政策分析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教学目的:理解当代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必须追溯到近代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一边倒、抗美援朝、炮击金门、援越抗美、中美和解、改革开放、退出冷战以及入世决策。这些重大决策既塑造了迄今中国仍身处其中的战略环境,也深刻影响了不同时期中国决策层处理对外关系的指导原则。

教学内容:本课程将按照时间脉络,分专题讲述这些对中国外交和对外政策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历史决策,帮助员工系统深入地把握中国对外决策和处理对外关系的内在逻辑。

采用教材:牛军,冷战时代的中国战略决策,世界知识出版社,2019年。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期中作业+期末论文。

 

课程名称:外事礼仪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教学目的:外事礼仪课程旨在帮助员工掌握外事活动中的礼仪规范和沟通技巧,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国际政治专业人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能够:理解外事礼仪的定义、原则和重要性;掌握外事活动中的礼仪规范和沟通技巧;提高在国际交流中的职业素养和形象;增强跨文化沟通能力,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礼仪差异;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和国际政治专业深造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内容:本课程将对外交人员人际交往行为规范与国际交往的基本准则进行详尽的介绍和解说。具体细分为外交礼仪概论、外事接待与访问礼仪、社交与餐饮礼仪、服饰与仪表礼仪等几个部分。通过授课,使员工对外交工作的规范性有进一步的理解,并且在外交场合里得以自觉而得体地遵守礼仪惯例,学以致用,完善自我,更好地服务于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的外事工作。

采用教材:金正昆,外事礼仪概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论文。

 

课程名称:国际战略学导论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教学目的:旨在帮助员工深入理解国际战略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学科分析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国际政治专业人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能够:理解国际战略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分析框架;掌握国际战略制定的过程、策略和手段;分析和评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战略实践;培养跨学科分析能力,能够对国际战略进行综合评估;提高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国际组织和国际法等领域的认识。

教学内容:国际战略概述,介绍国际战略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分析框架,以及国际战略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国际战略制定,探讨国际战略制定的过程、策略和手段,包括国家利益、战略目标、决策机制等;国际战略实践,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战略实践,包括美国的全球战略、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欧盟的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等;国际战略评估,教授国际战略评估的方法和技巧,包括政策效果评估、政策目标评估等;国际战略与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探讨国际战略与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关系,包括国际组织、国际法、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等;国际战略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的国际战略案例,帮助员工了解实际操作中的问题解决和策略选择。

采用教材:李景治,国际战略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课堂讨论+期末论文。

 

课程名称:网络安全与国际关系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教学目的:旨在帮助员工深入理解网络安全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专业知识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国际政治专业人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将能够: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分析框架;掌握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风险和挑战;分析和评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网络安全政策实践;培养跨学科分析能力,能够对网络安全与国际关系进行综合评估;提高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国际组织和国际法等领域的认识。

教学内容:本课程聚焦信息技术背景下全球网络安全问题和网络空间治理。课程围绕网络空间安全问题的缘起、网络安全威胁的影响、全球网络治理的现状、世界主要国家的网络安全战略等议题展开。课程从社会科学角度梳理和剖析网络时代与数字时代全球网络空间的权力格局、网络空间秩序,为员工认识和分析网络安全问题奠定基础。

采用教材:王孔祥,全球治理与网络安全,时事出版社,2022年。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课堂展示+期末论文。

上一条: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专业培养方案
下一条: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培养方案

返回顶部